第1357章 继续穿(1 / 4)

简行诸天 不想当然 46 字 6个月前

景佑五年

贡院

体弱、生病。

先衍算一下,这次没问题了,一次穿越不够,就再穿一次嘛,葫芦印记很懂的。

套娃成功,就是可惜萌和李媛了。

顺利读取原身记忆。

西宁伯府嫡三子,上面有一个哥哥,一个姐姐,勋贵,好出身呀!

因体弱,习武不成,年十七,15岁恩荫入太学院读书,入学两年,第一次参加进士科科考。

咦,景佑五年。这不是宋早期宋仁宗的年号吗?

就是那个万般不会,只会做官家,完全遵守与士大夫共治下的宋仁宗。

薨逝时,敌国皇帝还设祭,为后世儒家读书人称道的仁宗皇帝。

别,在他麾下做官,安全感是有的的,起码不会有杀身之祸。

宋初年,还没后来那种成型的科考制度,没什么必须三年一科,开科时间是看皇帝心情。

有时能连年开,有时四五年也不开,上一科开试还是景佑元年开的。

年号也是很多变,没有什么童生、秀才、举饶,统一,在贡院一考定终身。

当然这样也更残酷,以原身的水平,虽勋贵子弟中不错,但也只是不错,十七岁就下场,嗯,重在参与吧!

咦,今科提考大宗师是开封府尹范仲淹,就是让背税先下之忧而忧,后下之乐而乐”那个,名人呀!

初春的时节,这汴京城还是有些冷的。

见谢玉愣神,一个军士走过来声道:“衙内,可要调些炭火、吃食!”

“衙内?”

这么耳熟,不就是那个欺负林冲娘子高球高太尉儿子的称呼吗?

都成贬义词了。

咦,想到原身父亲西宁伯禁军侍卫步军司大帅,按民间法,也可称“太尉”了,太尉的儿子确实可以叫衙内。

叫谢玉衙内,自然是因为谢玉年级,而是只是没继承爵位资格的嫡三子。

都宋是最富的封建王朝,可也因为失去地利优势,一朝税赋十之有七,得养百万大军。

而因为五代丧乱,军中多采用番兵的阶级法,很是残酷中又形成各种大专业司战的“将门”。

将门中排名第一的自然就是“波府”杨家,驻河北防北辽,将门杨家,有求公主做驸马的传统。

将门中第二的就是在西北自治三州之地折家,后传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,就是从这来的,家中女子,有嫁宋皇室或为皇后、或为贵妃的传统。

杨家、折家都是唐所留,历经五代乱世的将门,根基稳固。

而原身祖辈行商出身,但运气好,太宗自招私兵时投效,后成亲兵,虽无大战功,但也是救了太宗多次。

太宗感念也才封了个开国伯的爵位,因低调,有眼色,会转圜关系,虽也在边关值守过,但多在京中禁军当值,熬资历硬是熬成殿前三军三帅中,侍卫步军司大帅。

可基层步卒都归他管辖,今圣上仁厚,偏爱文人,不少将门子弟也开始学文,能成的不多。

而这谢家,原身因体弱,学文方面还是有些赋的,是一个希望!

武将对宋仁宗的尊崇,不下于文臣,作弊之事,不会干,但些便利,也是可以的!

让这守卒多安排些吃食,给炭盆加了精炭,等食物吃完,结合原身底子,还有考前多习的范仲淹的文章。

在雮尘珠的算力下,谢玉提笔一挥而就,后连续的两场,同样如此!

等出来贡院的大门,西宁伯家马车已经在等待谢玉了,原身记忆中的画面开始变的鲜活。

多次穿越,让谢玉伪装术极为娴熟,很快就融入角色了。

然后,开始外出参加各种宴席,收集讯息是一方面,另一方面,还是有借口,使劲吃!

五转元功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