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章 大牛来了(1 / 2)

三字经,为三字一句结构,朗朗上口,通俗易懂,与《百家姓》、《千字文》并称为传统蒙学三大读物,合称“三百千”。

其内容涵盖了历史、天文、地理、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,所谓“熟读《三字经》,可知千古事”。

三字经的核心思想是“仁、义、诚、敬、孝”,背诵《三字经》之时,不仅能了解各种常识和许多历史故事,而且还能学到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。

虽然三字经里面的一些内容,在后世看来属于精神糟粕,但在这个时代,却极为的合适,甚至比后世的很多启蒙读物都要更适用。

至少短时之内,用三字经来作为学校小学生的启蒙读物,完全没什么问题。

至于与之并列的百家姓和千字文,以后赵恒也可以弄出来。

反正现在纸张已经在咸阳基本普及了,爽这些近卫也都已经能熟练使用活字印刷术了,想要印刷新教材并不难。

暂时来说,小学一班的课程就只有三字经和赵氏数字。

除了这两项课程以外,老师主要是教他们写简体字和说普通话。

等他们升到二年级的时候,老师才会开始教授真正的小学课程,比如拼音、造句、基础数学等等。

这一套流程,在白玉城已经实践三年了,现在直接应用过来,自然也不会有任何问题。

“先生,这三字经可否推广至整个大秦?”

嬴政的目光看向赵恒,问道。

“自然可以,但其它各郡县并没有私塾,也没有公学,甚至就连合适的教师都没有,推广起来恐怕难度会不小。”

赵恒微微沉吟,说道:“陛下,臣打算相继于各郡县修建小学,让全大秦的孺子都能读书识字。”

虽然受限于交通运输和师资力量,想要在短时间内,让大秦的各个郡县都有至少一所小学,基本不可能,但他完全可以一步步来,三个月乃至半年修建一所小学,应该没什么难度。

何况,火车已经开始研制,铁路更是正在铺设当中,一旦铁路开始通车,无论是物资的运输,还是人才的调配,都将不会再是问题。

而到了那时候,赵恒在全大秦进行教育普及的目标,必定能往前跨上大大的一步。

兴教育、开民智、修法普法,是赵恒目前的首要任务。

当然,鼓励商业,发展工业,以及新式火器的研制,他也都非常重视。

“善,大善!”

嬴政笑着点头道。

“赵相于大秦,真乃功德无量啊!”

王翦也点赞附和道。

自从回到咸阳后,他就再没有称赵恒先生过了。

并非因为赵恒成了中丞相,而是因为他已经将赵恒视为帝师,认为只有陛下才有资格称赵恒一声先生。

嬴政、赵恒、王翦君臣三人站在教室的窗户外,听完了一整部三字经,随后就到食堂吃了一顿学生餐。

食堂的厨师,自然也是赵恒从白玉城带过来的,手艺虽比不得后世的顶级大厨,却也熟练掌握了炒、煮、烧、蒸、炸、煎、炖、焖、煲、烩、烤、卤等手艺。

学生餐的标准是两素一荤一汤,主食有米饭、粉条等等。

今天的菜是酸辣土豆丝、西红柿炒蛋、回锅肉,汤则是翡翠白玉汤,味道都还算不错。

君臣三人吃饱喝足后,就各回各府了。

……

“主公,有一名为韩信之人在外求见。”

赵恒才刚回到丞相府没多久,便有一个近卫过来通报。

“韩信?”

赵恒闻言不禁目光微亮,连忙道:“快请他进来。”

在白玉城的时候,他就想过要招揽这位大牛,只是派出去的人全都无功而返。

没想到,现在对方居然主动来找他了。